《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郭霽瑤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接受媒體采訪,回應社會各界的關切。
我國工業經濟總體回穩向好,我國制造業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
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遇到了不少困難和挑戰,當前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如何?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我國工業經濟總體回穩向好。”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
據他介紹,202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40萬億大關,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工業在宏觀經濟大盤中的“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顯現。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在整個GDP中占27.7%,我國制造業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
從經濟運行態勢分析,今年1月份、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都在50%以上,說明制造業處于景氣區間。他介紹,今年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存量政策、增量政策疊加發力的情況下,市場主體活力、居民消費潛力、產業升級動力將進一步釋放,因此今年工業經濟有望回升向好。
金壯龍介紹了下一步重點抓好4方面工作。第一,促進重點行業的增長。工業行業中有一部分行業規模比較大,占GDP比重在1%以上,比如電子、汽車、鋼鐵、有色、石化等行業,對穩增長十分重要。“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穩住這些行業”。
第二,加大投資。推進產融結合,鼓勵金融機構、資本市場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產業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同時,做好外資項目的服務和保障,鼓勵外資擴大在華投資。
第三,擴大消費。首先要穩住新能源汽車大宗消費,同時繼續開展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
第四,發揮地方的積極性。支持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鞏固提升出口優勢;支持中西部地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支持東北地區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協同效應。鼓勵工業大省要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加大制造業的發展,為穩增長做貢獻。
5G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支持產業界組建6G推進組
金壯龍在會上介紹,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我國5G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A設施方面,以5G基站為例,我國已經建成了超過234萬個5G基站。從應用方面來說,5G移動電話用戶已經超過5.75億用戶;在行業應用方面,國民經濟有97個大類,一半以上用了5G。比如采礦、港口、電力、大飛機制造等都應用了5G。
金壯龍表示,下一步的重點是保持5G良好發展勢頭,具體舉措用三個字概括:建、用、研。“建”就是多建基站,今年將新建開通5G基站60萬個。在城市地區,現在很多城市已經有5G,我們主要是要覆蓋得更好。在農村地區,現在實現了縣縣通5G,下一步將繼續延伸。
“用”即擴大5G應用,要實施“5G+”行動計劃。“5G+工業互聯網”的賦能對制造業跨越式發展非常重要,計劃“十四五”期間建1萬個以上的5G工廠。
在論述“研”的方面,金壯龍說:“我們正在總結推廣5G經驗,支持產業界組建了6G推進組,代號‘IMT-2030 ( 6G)推進組’,這個推進組已經在開展工作,我們要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產學研用集中發力,加強國際合作,加快6G研發。”
科技部部長談ChatGPT:要達到OpenAI的效果還要拭目以待
近期,ChatGPT在國內外市場掀起了一陣風,國內也有不少企業紛紛宣布布局相關業務。針對近期爆火的ChatGPT,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借足球運動員梅西的例子,回應了現場記者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提問。
王志剛表示,ChatGPT之所以引起關注,在于它作為一個大模型,有效結合了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它的計算方法有進步。
“比如發動機,大家都能做出發動機,但質量是有不同的。踢足球都是盤帶、射門,但是要做到梅西那么好也不容易。從這一點看,ChatGPT在技術進步上,特別是保證算法的實時性與算法質量的有效性上,非常難。”王志剛說。
王志剛表示,中國在這方面也作了很多布局,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也進行了很多年,并且有一些成果,但目前要達到像OpenAI的效果可能還要拭目以待。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
在AI這個重要領域,科技部已經作了很多部署:包括AI本身技術發展的一些課題;中國首先提出AI治理方面的“八項原則”;在AI轉化應用方面最近推出智能碼頭等若干個示范應用場景,推動AI轉化應用。
只要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的企業,科技部都會全力支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王志剛認為,在這樣的論述下,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務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不僅是技術創新主體,同時也是科學研究主體。”
他表示,下一步,科技部會進一步加大對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的支持。支持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要努力形成一種生態,有利于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的生態,就是要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不管是國有、民營、大中小微企業,只要從事科技創新活動,以科技來提升企業的發展質量、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科技部都會全力支持,而且在權利、機會和規則三個方面平等支持。”王志剛說。
“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排放比較高的產業項目,嚴格審批、嚴格把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會上介紹,這十年,我國重點城市PM2.5濃度累計下降57%,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全國地表水I到III類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達到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中國是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最大、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的轉型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環境質量從源頭上的根本改善。第二,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我們已經編制了“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八大標志性戰役行動方案,將一項一項全面展開。第三,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監管力度,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努力提升和保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2023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釋放積極信號。當前形勢下,生態環境部又將如何在服務和保障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守好生態環境底線?
黃潤秋介紹,在污染物減排方面,這十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減排分別超過84%、58%,北京二氧化硫的濃度以個位數的微克來計。PM2.5連續九年下降,累計降低57%,重污染天氣比例只占1%左右。老百姓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根據最新調查結果超過了90%。所有這些情況表明,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不僅不會阻礙經濟發展,而且會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
他表示,新的一年,生態環境部仍然會繼續用好“123”的政策,“1”是落實好一套政策,“我們出臺了相關政策,構建了一套創新的政策體系”。“2”是暢通兩項機制,一項是環評審批的綠色通道,主要針對重大項目;第二項是直達基層、直達中小微企業的咨詢服務機制,通過遠程在線幫扶、釋疑解惑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幫助中小微企業提升環境管理能力。“3”是落實好三本臺賬,就是國家層面、地方層面和利用外資層面三個方面的相關項目環評管理臺賬,提前介入、定期調度,共同推動這些項目落地。
黃潤秋介紹,還要強調守牢底線,這方面有“345”的考慮,“3”,就是守住“三條底線”:一條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是總要求;二是依法依規,法律法規和標準是剛性的,不能動;三是生態環境質量只能向好不能變差的底線。
“4”是把好“四道關口”:環評審批準入關、排污許可關、監督執法關和督察問責關。
“5”是重點關注“五類項目”,比如涉“兩高”項目、生態敏感項目,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排放比較高的產業項目,另外涉圈水圈地的公園類項目,還有人民群眾和社會反映強烈的項目。對這些項目嚴格審批、嚴格把關。
責編 | 楊琳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