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會信息港展會大全

    「國際科技信息中心SCITIC論壇」從ChatGPT、流浪地球、虛擬數字人、AIGC探索數字化創意,展望人類與AI的共創
    來源:互聯網   發布日期:2023-03-06 09:37:37   瀏覽:6905次  

    導讀:2023年2月24日,由國際科技信息中心主辦,AI TIME承辦的SCITIC論壇數字化創意探索,從流浪地球說起完美收官。SCITIC論壇由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傾力打造,圍繞深圳20+8產業集群相關方向與研究領域,邀請國內外青年學者、科研與產業界專家進行技術前沿與產業趨勢...

    2023年2月24日,由國際科技信息中心主辦,AI TIME承辦的SCITIC論壇——數字化創意探索,從流浪地球說起完美收官。SCITIC論壇由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傾力打造,圍繞深圳“20+8”產業集群相關方向與研究領域,邀請國內外青年學者、科研與產業界專家進行技術前沿與產業趨勢內容分享,旨在通過前沿領域輸出和觀點思辨來探討各領域的未來發展以及互相之間的交叉與融合。

    本期活動是SCITIC論壇系列直播活動的第三期,邀請到了北京漫傳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李赟、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呂欣、導演,編劇,XR和AIGC藝術家海辛、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阿派朗創造力樂園聯合創始人吳卓浩。四位嘉賓從當下的熱點出發,與大家共同探索數字化創意。本次活動共吸引了線上約2.1萬人次觀看,引發了觀眾對數字化創意的熱議。

    李赟:以科幻和現實的雙重視角仰視《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2》的火熱出圈再一次引起了廣大科技愛好者對AI的關注,這部電影里不僅擁有豐滿的故事情節,更給觀眾帶來了一次流暢精彩的視覺體驗。人類要實現“流浪地球計劃”,無疑需要強大的算力來幫助人類實現各種想象中的“可能”和“不可能”。如果真的有一天全人類要共同面對和應對太陽氦閃這樣的重大生存危機,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前沿應用技術,必然會發揮巨大的支持作用。李赟老師本次分享從流浪地球的衍生內容——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流浪地球》的故事視角出發,首先介紹了關于《流浪地球》的背景知識,然后圍繞變軌加速和引力彈弓兩個概念展示了地球是怎樣飛出太陽系的,最后分析了《流浪地球》與AI的關系,與大家共享了《流浪地球》的故事。

    呂欣:虛擬數字人:元宇宙媒介的核心入口

    說起元宇宙,很多人認為它可能會將人類帶入一個虛無的深淵,另一方面,隨著ChatGPT的崛起,很多人會覺得元宇宙的熱潮已經過去,未來落地應用的AI才是當下社會應該追逐的重點。呂欣老師在本次交流中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其實元宇宙并不是一個科幻的名詞和虛無縹緲的概念,它在很多不同的媒介時代里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它是人們對于有關幻想、理想的精神世界的一種媒介投射,它是新一代媒介技術到了一個階段之后必然到來的一個時代。呂欣老師結合自己平時的創作、科研給大家做了一個簡單的分享,首先介紹了不同時代的“元宇宙”的呈現形式,然后分析了媒介進化的規律,展示了后網絡時代的“元宇宙”媒介感官體驗的變化與進化過程,最后總結了數字人的發展趨勢,未來我們不僅會擁有一個現實世界,還會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

    海辛:AIGC下的創作者實踐

    海辛老師主要從《上海自然博物館IP設計、虛擬生物演化史》、《這就是街舞5舞美設計》、《煉丹:AI紋身貼、AI卡牌、AI美甲生成器》、《ChatGPT:黑暗料理生成器》四個項目中分享了自己過去一年來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成果,她表示AI設計會是表達新時代藝術的一種方式,它能夠快速地迭代我們的想法,賦能我們的作品設計和創作,同時也能夠讓更多的非專業領域的藝術愛好者有更多的機會去進行個人的藝術創作。

    吳卓浩:青少年與AI的共創

    AI科技與應用的快速發展,讓青少年獲得了越來越強的“創意放大器”。AI就像一扇時空門,讓青少年得以跨越時間空間,與全人類的文明結晶一起共創,充分激發創意、展開超越當前自身技能的探索與實踐。吳卓浩老師通過介紹小朋友與AI共創的繪畫作品,展示了AI設計過程中強大與奇妙的創造力,AI不僅能夠幫助放大且拓展小朋友的創意,還可以激發小朋友們的創作思維,讓青少年從小培養一種與AI合作共創的思維能力。

    Debate:以ChatGPT為代表的新一波AI科技應用,尤其在各行各業的創意領域,給人們帶來了怎樣的機會與挑戰?

    呂欣:在數字人領域,我特別欣喜地看到今年ChatGPT能夠快速地成熟以及進化,因為之前在數字人領域中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我稱之為“數字傀儡”或者“數字皮囊”,他只能通過我們人類喂給它的TTS生成的語料,這種語料簡單地做一個傳聲筒,去復述人想要表達的一個刻板的信息。所以說它背后如果沒有“靈魂”,那么它離智能化的路徑就會差得很遠。那么現在有了ChatGPT語義層面的注入,我認為下一步人類的傳感器技術,比如說皮膚電技術、眼動技術、肢體識別、面部技術的成熟,就能夠進一步地發展。像今年的蘋果手表可能在下一代中,將能夠非常好地監測到血脂,那么智能硬件通過捕捉人的生物數據與情感算法結合,將數據映射推送給數字人,數字人將能夠實現一個質的飛躍,將不再是一個數字傀儡,而是具有一個可以理解你感受你情感,可以跟你多輪對話,并且可以通過一種人類的類似情感,通過多模態的肢體表達,把情感再回傳表達給你,這樣的話將會是人類媒介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它意味著從前我們認為的一個無生命無智能的機器會在視覺、情感上跟人產生極強的共情能力,我覺得人工智能再加上智能硬件的發展將有可能會是人類文明的一次重大飛躍。

    海辛:ChatGPT的出現對我們的工作也有著影響,在我自己的項目中,我不太了解的東西,就不會再去問人類,ChatGPT就可以給我一個很好的反潰比如說是一些小的代碼問題,如果是問程序員朋友就會顯得大材小用,而通過ChatGPT就能夠大量地實現我自己想做的項目。對于影視行業的人來說,我們就可以快速地學習到我們可能會需要用到行業背景中沒有的技能。另一方面,ChatGPT的共情能力和想象力都會更強一點,我們會告訴它我們需要創造一個角色的特征,怎樣才能讓這個角色更有表現力,ChatGPT就能結合人類的歷史告訴我們應該給角色選擇怎樣的服裝和配飾,這些意見對于我們的工作會非常有啟發性。所以我覺得ChatGPT不僅是我們學習其他領域的一個助手,同時它對于我們自己領域的東西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頭腦風暴。

    李赟:作為一個正在看著AI快速推動時代往前走的普通人,我會有點焦慮。AI的深度應用,對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有著巨大影響。2016年我陪同劉慈欣老師去歐洲三國做活動的時候,有西班牙的記者當時就向劉慈欣老師提問到,您認為在未來的30-50年內,對人類社會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是什么?彼時人工智能還沒有受到這么大的關注,也沒有在應用層面取得這么大的突破。當時,劉慈欣老師就說到人工智能,他認為,AI會對人類社會帶來很多新的挑戰。首先,就業就是第一個挑戰,AI發展到今天,固然會成為人類在很多領域開疆拓土的一個輔助性的工具,但放在更大的產業層面上,對于資本來講,更希望AI技術能夠支持他們實現人工的大量替代,包括藍領、白領崗位。人工智能在和自動化控制結合后,會替代大量的工程師,在其他行業也一定有很多這種情況的發生。比如在我從事的漫畫創作行業中,我們從編劇到繪畫創作,這應該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如果用傳統的繪畫方式來進行創作的話,所需要的人力付出是很可觀的,比如之前我公司合作過的歐洲藝術家,他一輩子可能只能創作出十幾部漫畫作品,有了AI之后,會推動業態發生巨大的變化。當然挑戰和機遇是共存的,我覺得無論是作為一個普通人,還是行業中的從業者,大家用新的視角去審視AI的到來,盡可能用AI技術的發展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一些便利,甚至一些顯著的突破。

    吳卓浩:我最近在跟一些朋友聊天,也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觀點。ChatGPT能對個人日常生活中提供的服務非常厲害,但是也出現一個問題,就是ChatGPT沒有辦法對于事情的真實性完全負起責任來。因為ChatGPT是基于AI的生成模型,在生成內容的時候,會按照算法進行擴散;類似AI生成圖片,每次生成的圖片都會不一樣,就是因為擴散的效果。但是擴散的效果用在ChatGPT這種生成語言文字或數據的情況下,就可能導致出現不準確的內容。我也想和各位專家探討一下,當ChatGPT使用在創作中,即在內容上對事實性是有非常清晰的要求的,但是ChatGPT本身因為擴散的效果又不能夠完全保證準確性,大家覺得在你們的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問題,然后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規避這樣的問題呢?

    呂欣:我現在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高校老師里面他焦慮的人群還是比較大的,那么焦慮點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就是現在很多新聞中會報道,有些學生寫作業或論文全部參考了ChatGPT,甚至在討論課題申報的時候,很多老師也想到了使用ChatGPT來進行一個輔助的文字填報工作。那實際上我們就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隨著ChatGPT版本的升級,那么它在文字和表意層面的能力可能會大幅度地超越現在的學生水平。因為不論是在學術,還是文字,還是創作,都是一個符號化的過程,在這個層面AI超越人類的步伐會越來越快。就比如在創意方面,我的一個研究生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完成了他的畢業設計,而在AI的輔助下,專業人員可能只需要三四天就能完成一個更具備商業成熟度、更加能夠落地甚至可以實現商品化的一種精簡的商業設計,所以對于這種能力我的態度一方面是喜憂參半,另一方面也是值得期待。第二個就是準確性這方面,這是在任何的一個媒介進化的階段都會出現的問題,如果我們只是將其作為一個輔助工具來看,那么對于真實性的判斷還是需要一個有效的方法或是有效的驗證手段,所以現階段我們只需要將AI當做輔助工具充分利用,實現人機共創,這才是當下與AI相處的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海辛:說到ChatGPT準確性這個問題,我還是深有同感的。我認為我們使用ChatGPT的人對最終的結果要負責。就比如在某個項目的申報書中,ChatGPT寫出來的數據和結論看起來是言之鑿鑿的,但是最終會發現與人為的計算結果不相符,所以ChatGPT在某些模式上會讓人類覺得他好像是個專家,但是他確實還是會存在一些準確性上的問題,這也可能是它今后會迭代的一個方向。另外就是AI對行業的影響,很多藝術家和設計師會感覺很焦慮,但是我相信能夠發揮出AI最大價值的還是有能力的藝術家,也就是說我們整個行業可能會因為有AI的原因,整體質量會上升很多,但同時他也給了我們一個新的上限的可能性。我也很期待像光書這種國內CG行業頭部的創作者,他們在AI的加持下能夠將藝術提升一個新的維度。我覺得藝術不會止步于此,有了AI之后,人類和AI在進行一個磨合探索之后,會出現新的風格,新的變化和新的可能性。

    吳卓浩:有一個新的說法:不是AI淘汰人,而是善用AI的人淘汰不善用AI的人。尤其是真正在努力做好創意作品的人,都會更明白自己的思想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李赟:我個人也非常期待,AI在進入我們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之后,特別是生產領域,它能夠根本上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率。固然會有大量的人因AI而失業,但如果AI能夠使更少的人工作卻產出更大的社會財富,人類在整體上就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或是研究一些現階段AI尚未能實現的生活、生產領域的創想。在更加充分地利用人的智慧的基礎上,或許人類在擺脫了大量的事務性工作的限制之后,有更多的精力去從事創造性工作,從而使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變得更加豐富、精彩。這是從樂觀的角度看,AI會給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帶來的一個機會。

    吳卓浩:對,確實是。無論我們是說人類與AI合作,或是AI取代人類,從本質上來說,我更愿意把AI看成一個時空門,我們透過這個時空門跟全人類歷史上所有的文明結晶在合作,因為我們有機會在更好的基礎上開展工作。在AI的幫助下,我們能夠做成過去很多只有“大家”才能夠做到的事情,而且是一個人可以在很多不同的事情上都得到不錯的效果,仿佛成為了“大家”。

    李赟:有了AI的輔助之后,一些藝術領域的愛好者就真的有可能拿出一些驚為天人的作品來,普通人甚至也能創作出比個人藝術稟賦高得多的作品和藝術產出,退一步說,就算沒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但對于陶冶個人藝術情操、豐富個人的藝術品味也會有很大幫助。

    吳卓浩:ChatGPT的火爆推動了人工智能的發展,AI若是進一步發展能夠推動元宇宙的建設,那么虛擬世界的成本就會大幅降低,才有可能真正迎來元宇宙。

    李赟:確實如此,AI恰恰是元宇宙建設的一個底層技術,在很多方面都能夠支持元宇宙概念下各種業態的發展。所以,我覺得在如今這樣一個很多應用技術都很有爆發力的時代,很多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是有協同效應的。一旦人類取得了某些重大技術突破,那么由技術融合而產生的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爆發力是不可想象的。

    呂欣:我認為人工智能最大的優點是他通過一套獨特的技術機制,把人類沉淀上千年的藝術的創作規律、風格包括手法,做了系統性的梳理和歸納,然后變成非常簡單易用,可以通過技術賦能讓每個人都能夠轉化出的一種成果。所以說歸根到底人工智能創造出的作品依然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只是它提高了創作效率,簡化了一個漫長的藝術繪畫的基礎學習過程,讓一些可能沒有美術學習機會的人也有可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讓有美術基礎的人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來,我認為這是一個正向的價值,它會讓人類藝術的姿態和風格更加多元,更加有趣。

    吳卓浩:過去一年多,在AI生成圖像的領域、以及ChatGPT,都是做了大量的底層基礎工作,有了很多開源的工作之后,才結出的豐碩果實。同樣的,在人文、藝術、設計領域中,也有大量的基礎工作需要做。未來一定是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融合,對于中國這樣的一個歷史悠久,擁有豐富文化的國家來說,在中國未來的元宇宙中,一定是有大量傳統文化和人文歷史的元素?墒墙裉煸贏I生成的時候,大部分的訓練素材都是西方世界的文學藝術,想要使用中國的內容卻很少;如果哪里能夠支持高校、專家做成這些基礎性的工作,那真的會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用一句話讓各位專家向各位觀看論壇的觀眾推薦使用ChatGPT或者AI藝術相關的工具,去做一些能夠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超越過去能力、甚至超越認知事情,大家會如何推薦呢?

    吳卓浩:我先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積極主動地擁抱AI,和AI各展所長、共生共創。

    呂欣:不要畏懼AI的威脅,積極地去嘗試,從簡單的ChatGPT去入手,你會發現它的妙處,讓它的這個技術賦能在你的職業生活與精神世界里面。

    海辛:我想到了Stability AI的創始人Emad,他說:“如果你是年輕人的話,你現在應該放下所有的事情去做AI”。這也是我自己相信的,未來我們肯定不會重復歷史,因為有了AI我們可能會創造出人類新的歷史或者人類新的可能性。

    李赟:我覺得人類和AI之間比較核心的一個差別是,人類擁有想象力,這也是人類創造了一個精彩豐富、絢麗無比的多元世界的核心能力,期待大家在用好AI的同時,也要將人類的這種想象力優勢保持和發揚下去。

    吳卓浩:在Stability Diffusion之前,沒有開源的體系出現之前,AI繪畫是一個個發展緩慢的封閉世界。但是在開源之后,全世界的有理想又有能力的人都能夠基于這樣的開源體系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期待未來中國也能夠出現更多的人一起建設開源平臺,把新生事物更好地向前推進!

    贊助本站

    人工智能實驗室
    相關內容
    AiLab云推薦
    展開

    熱門欄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3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實驗室 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公司動態 | 免責聲明 | 隱私條款 | 工作機會 | 展會港
    最新中文字幕a级毛片在线